統一監管時代信用評級業首份權威榜單揭曉
統一監管時代信用評級業首份權威榜單揭曉
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2019年信用評級機構業務市場化評價結果已于1月20日在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和中國證券業協會官網上掛網發布。這是《信用評級業管理暫行辦法》發布之后,兩大自律組織聯合發布的首份信用評級機構業務市場化年度評價結果。中證鵬元、中誠信國際分獲交易所市場和銀行間市場第一名。
據了解,本次評價依據《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信用評級機構業務市場評價規則》等自律管理規則進行,重點考察信用評級機構的評級質量和投資者服務水平,共組織240家市場成員代表以及95 名市場專家,對信用評級機構的業務素質、評級結果質量、評級報告質量、評級服務質量等方面進行評價,其中投資人110家,相應權重達60%。信用評級機構存在被行政處罰或自律處分,受評企業級別上調率、違約率明顯高于行業平均水平情形的,根據規則進行減分。評價對象包括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開展信用評級業務的9家信用評級機構,分別為大公資信、東方金誠、聯合評級、聯合資信、上海新世紀、遠東資信、中誠信國際、中誠信證評、中證鵬元。最終,中證鵬元、中誠信國際分獲交易所市場和銀行間市場第一名。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本次聯合市場化評價由兩大自律組織聯合舉辦,加上前段時間信用評級業管理暫行辦法發布,評價結果頗受關注,可能對行業發展格局產生較大影響。
2019年11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證監會聯合發布了《信用評級業管理暫行辦法》,自2019年12月26日起正式實施?!掇k法》明確了行業規范發展的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統一監管的制度框架。
從我國情況看,我國信用評級業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信用評級機構規模不斷壯大,評級技術不斷發展,評級結果更加趨于合理,社會認可度逐步提高,對促進我國金融市場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同時,我國信用評級業仍處于發展初期,還存在監管規則不統一、發展水平不高、獨立性不足、商譽和公信力有待提升等問題。
信用評級在金融市場運行中發揮著揭示信用風險、輔助市場定價、提高市場效率、改善融資環境等積極作用?!掇k法》發布意味著,信用評級行業正式進入統一監管時代,將推動中國金融市場向高質量發展。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和中國證券業協會共同表示,本次聯合市場化評價結果的發布,將督促信用評級機構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內部控制和業務制度,不斷優化評級方法,依法合規開展信用評級業務,提升評級質量和投資者服務水平,充分發揮信用評級的風險揭示功能,在促進債券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和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等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